白参的正确食用方法 白参的用法用量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想问你,这单人参是如何煎法?中药处方单上写了是要另煎,是啥子意思?”病人问。

“另煎的意思就是把人参单独拿出来煎煮,煎煮后的药汁再与汤药混合在一起服用。”我说。

“哦,我了解了,朱医生,我家里很忙,这样煎药很麻烦,单独煎人参相对费时间,你看我把人参就加到中药里一起煎煮可以吗?”病人问。

“如果你时间不宽裕,你把人参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是可以的。”我说。

我的学生不解地发问:“朱老师,但是教科书上是写人参要单独煎的,而且药材的处方上也印着要另煎的,这是为啥子呢?”

“人参另煎其实是有原因的,你是中医医生,当你理解了背后的原因你才可以根据情况指南病人怎么服药,治病标准本,用药要溯源。”我说。

中药的煎法应该谁来定?

小时候跟随我祖父抄方的时候都是手写处方,朱家的传统是将中药写成竖着的2排,这样其实是为了方便在中药的右上角标注用法时候相对清楚不要易混淆。一些药材的用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都由祖父一一标注,药房的师傅根据处方签进行配药。而在我的记忆里,“另煎”出现的几率少之又少。

《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规定,人参的用法和用量为3~9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 2g,一日2次。因此医院统一打印的处方签上人参的用法均为另煎。

那中药的用法到底该谁来定呢?是医生根据临床需要挑选还是一律按照要求执行不需过问医生呢?我觉得这个需要回归到治病救人的医生的工作初衷上来说。如果是为了医治好疾病,那么理论上应该是按照医生的医嘱来执行,换句话说人参可以和诸药一起煎,也可以单独煎后和汤药兑在一起后服用,这个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以及所用方药来决定,而非所有整齐划一地执行。

人参的合煎

人参放在中药里一起煎煮,这是自古以来的常态,并非个例。在中医最早的方书《伤寒论》中人参是和其他药物一起煎煮的,最著名的就是「白虎汤」。白虎汤一共5味中药,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和人参,根据伤寒论的记载是将全部药材放在一起煎煮的,并未出现人参单独煎煮的记载。《伤寒论》中共出现人参的方剂22方,无一方是需要人参单煎的,均是合煎。

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出现人参的方药记载约500次,但绝大部分均无人参单独煎煮的标准,比如书中记载: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橘皮汤方」:橘皮、竹茹、人参、术各十八铢、生姜一两、厚朴十二铢,右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差重作。

我写的新书

《我想问中医——100个实用中医小姿势》今年全网有售,我们有兴趣可以买一本参考,谢谢!

人参的单煎

清代的《冯氏锦囊秘录》书中记载有一方为「全真一气汤」,此方的煎服方式就需要人参单独煎煮再和白术、附子、熟地、麦冬、牛膝、五味子所煎汤药合并后一起服用。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也有记载人参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录中「十全育真汤」的章节中引用徐灵胎的医案,记录人参切块汤药送服奏效的医案。

列举了以上这些其实介绍壹个现象,清代之后人参出现单独煎煮的记载最初增多,唐宋之前较少。但就中医的组方医理来说,合煎与单煎后兑服是有差异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人参在和其他药材共同煎煮的时候是否会和其他的药物出现协同作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是相对少,但理论上肯定是有差异的。到现在为止中药汤剂还是采用最为传统的一起合煮的方法,并且很好地在发挥临床的疗效,至少人参加中药同煎在经方的运用上并无不妥之处。

那么人参单独煎煮的标准是否是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呢?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据我推测也许与人参的产地转移以及价格的升高有着相对大的关系。对于价格昂贵的人参采取特殊对待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符合大众的心理。

朱氏内科非遗传人又来啦!

人参在开始的《伤寒论》中都是共煎的,朱氏家传心法中也无人参单煎的标准,虽然根据药典规定人参需要单煎,但现实中一般无特殊情况我是采取和中药一起煎煮,这样可以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减轻煎药的劳动强度。此类情况适用于党参、人参片、红参片、人参须、太子参。

西洋参、野山参则提议单煎,但主要思考的因素是价格昂贵,野山参吞粉效果会更好些。

今年医生的处方医嘱只能开药,不能修改煎煮方式,这是不甚合理的,因为同样一味药材不同的煎煮标准,药效是不一样的。比如大黄,后下可以通便,但久煎可以止痛,采用统一化“后下”对于临床医疗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