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鱼喂什么最好?
红鹦鹉鱼食性比较杂,饲养者可以用合成饲料搭配活体饵料一起投喂,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充足,又不会导致饮食单一的问题。市面上的合成饲料种类较多,饲养者可以选择薄片或颗粒饲料投喂它们。活体饵料的种类也比较多,适合红鹦鹉鱼吃的有丰年虾、红虫、面包虫、水蚯蚓、黄粉虫、水蚤、水虱等。
要想让红鹦鹉鱼的颜色鲜艳,比较简单的就是投喂一些增色的饲料,这些饲养中含有大量的色素,长期投喂可以使它们保持体色鲜艳。尤其是在它们有褪色的情况时,效果非常明显。
延伸阅读
红鹦鹉鱼喂食的正确方法?
喂食方法:
红鹦鹉鱼属于杂食性观赏鱼,在吃食上喂食一些小鱼、小虾、面包虫和蚯蚓等等的食物饵料,喂食过程中要多观察是否有吃食的欲望,每次喂食喂到七分饱。
尽量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饵料吃完,这样才有助于消化吸收营养来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
红鹦鹉鱼肚子鼓胀是什么原因?
1、消化不良
饲养者投喂太多饲料给鹦鹉鱼时,就会让鹦鹉鱼因为进食过多,出现肠胃消化不良的情况,从而导致肚子看起来鼓鼓的。且这种状态下的鹦鹉鱼还会经常呆在缸底不游动,如果病情严重,鹦鹉鱼还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
解决方法:饲养者需要先停止喂食的行为,然后及时换掉鱼缸的水,同时向水里撒入适量的土霉素或庆大霉素,让鹦鹉鱼药浴几天或等鱼群开始索食、也不再拉肚子后就可以把鹦鹉鱼放回清水中正常饲养了。
2、鹦鹉鱼怀孕了
鹦鹉鱼肚子鼓起来有可能是因为怀孕要产卵了,通常都是在鹦鹉鱼怀孕半个月左右,肚子就会开始变大起来。除此之外,鹦鹉鱼的生殖器也会变得比较突出。
解决方法:在鹦鹉鱼怀孕期间要尽量减少水质的变动,同时饲养者要多留意鹦鹉鱼的状态,发现它产卵时,需要及时将鱼卵捞出,以免鱼卵在鱼缸中发霉污染到水质。
3、肠道疾病
鹦鹉鱼肚子鼓起来还有可能是它因为细菌感染导致患上肠道疾病,例如细菌性肠炎。如果是这种情况,鹦鹉鱼还会出现精神不佳,食欲下降等症状,是能够被饲养者观察到的。
解决方法:如果患肠炎的鹦鹉鱼体色不变的话,可以在水里撒入氟哌酸对其进行药浴治疗,等到病鱼的肚子变回原样即可停止用药;如果鹦鹉鱼的体色开始发黑并且出现缩鳍、烂尾等症状,那就需要使用土霉素硫酸铜和盐对其急性消炎处理,然后喂食适量土霉素或氟哌酸药物给病鱼吃,等到病鱼排出脓样白便,即可停止用药。
我养的红鹦鹉鱼身上长黑斑了,是怎么回事啊?
出现黑斑有几种可能:
1 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2 水质不好或水质不适应,水质不好时应该加强换水,水质不适应该马上把水换了,调节好水质。
3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
在这时期要多注意水质和饲料,想红鹦鹉色彩更美,多喂养点虾或宝增红这样的增红饲料。 这样的现象水质不好造成的多一些,建议加一点水质稳定剂,并经常换水,鹦鹉鱼喜欢新水,只要把水养好,鹦鹉鱼身上的黑斑会慢慢消退!
红鹦鹉鱼养殖方法:
1、水温保持在26-28度左右。
2、要求鱼缸内要有水过滤系统,或者说要有个小的循环泵。
3、饲养时不要惊吓,红鹦鹉鱼害怕惊吓当受惊过度是最大的表现是掉色。
4、最好缸内放置几块沉木供鱼进行躲藏饲料有专业的买增色的鹦鹉饲料就好。
养红鹦鹉鱼应该注意些什么?
养鹦鹉鱼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鱼缸使用前要进行杀菌消毒(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水刷一遍,再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把鱼缸泡上一天左右,用盐水也可以)
2,选鱼也很重要,有的时候选回家的鱼已经得了病.(这个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3,新鱼拿回家,这时要注意你鱼缸中的水温已经达到你小鱼适合生长的温度(血鹦鹉最适合的温度在28度正负1度比较适合,但这个值不是绝对的),不要打开袋子,连袋子一起放入鱼缸中,漂10至20分钟,然后再把鱼倒入缸中,三天内不要进行投喂.之后每天喂两次,每次以小鱼在五分钟内食完最佳.
4,换水,三天左右换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水,注意不要用刚接出来的自来水,自来水接出来后,最好放上两三天,再给小鱼换.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大量对鱼有害的物质.再一个就是注意换水的水温控制,新水和原缸内的水,水温不要差正负1度最宜.
5,注意小鱼耗氧量的问题,如果鱼比较多,那就得增加氧泵,进行打氧.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呼吸系统极为脆弱,所以耗氧量极大,最好24小时打氧.
6,鱼生病后,及时到鱼店咨询用药情况.(多咨询几家,一是增加经验,二是防止上当受骗.)
红鹦鹉鱼几天吃一次食合适?
一天喂一次。
红鹦鹉鱼属于杂食性观赏鱼,而且十分贪吃,人工饵料、蚯蚓、水虱等饵料都吃。为了帮助它们消化吸收营养,加快它们的生长速度,在养殖时可以一天或者两天喂一次。注意每次不要喂太多,防止多余的饲料污染水质。喂到七分饱,投食量控制在五到八分钟左右鱼群可以吃完就可以。在水温条件不太适合的时候,需要减少喂食量。
红鹦鹉鱼趴缸躲角落是什么原因?
新买来不适应环境 鹦鹉鱼刚买来后,放入鱼缸中,鱼缸的背景色、灯光、沉木等装饰物、配鱼、周围环境等饲养环境的完全突变,可能会让鹦鹉鱼十分害怕,出现集体趴缸,头朝下的躲在角落。 这是正常的现象,就像我们刚带回家的猫猫狗狗,总需要时间来适应环境,适应主人,逐步培养信任。随着投喂互动的稳定建立,条件反射建立后,这种现象会自然解除。 相信投喂的力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鱼儿对食物的渴求是强烈的。 其实人养鱼,最重要的沟通媒介,就是食物。食物会慢慢强化鱼的记忆,眼前的人是食物的提供者,可以信任。
水质问题 这种问题多发生在一些长期不换水、以补水代替换水或者刚开缸硝化系统不健全的饲养环境中,饲主对水质的理解比较表象。 这个时候鱼缸里pH、氨氮、亚硝酸盐或者硝酸盐等关键参数可能会出现异常,造成鱼儿整体状态不佳。一般来说通过水质检测+换水就可以解决。 长期不换水的鱼缸,pH会降低,鹦鹉鱼色彩可能很红艳,换水后鱼会短暂掉色, 一般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大鱼压迫 不要怀疑,四五十公分的龙鱼,招财鱼、巨骨舌鱼、招财猫鱼等突然入缸,对20公分左右的鹦鹉鱼是有很强的压迫感的。
出于对陌生大鱼的恐惧,鹦鹉鱼可能会集体选择躲避,趴缸,不敢随意游动,避免引起大鱼的注意而被提前干掉,这是生物的自保本能。 事实上,很多热带鱼能长到很大,本身已经是身经百战了,太弱的话可能早就被其它鱼干掉了,这种鱼一般是自带霸气属性的。 在鱼的世界,体型往往意味着强大的攻击力。这种问题随着混养的彼此熟悉,一般会慢慢恢复正常。
疾病问题 白点病、水霉病等外部疾病问题,肠炎等身体内部疾病问题,也会导致几条或者全部鹦鹉鱼趴缸,这种案例并不稀奇,尤其是白点病,可以轻松让一缸鹦鹉鱼躺平。 疾病问题引起的,建议请教专业人士,进行识别,对症下药,切勿自行随意判断,胡乱折腾。
水温问题 低于20℃以后,鹦鹉鱼发白、趴缸、躲角落的现象会非常明显,这种问题只需要逐步提高水温就能慢慢解决。 有时候换水造成短时间内的剧烈温差,例如换水前鱼缸正常28度
换水后22度,这个过程在10分钟内发生,这种短时间内的巨大的温差,会让鹦鹉鱼变得紧张,不适应,变得趴缸躲角落。 不要认为鹦鹉鱼皮实,而随意挑战鱼对温度的耐受性。人在洗澡的时候,突然一盆冷水泼过来,尚且会有鸡皮疙瘩起来,所以不要随意折腾自己的鱼。
红鹦鹉鱼怎么养?
1、最好别把鹦鹉鱼和其他鱼群混在一起养,避免它受到惊吓;受到惊吓的鱼儿会变得瘦小和颜色变淡;而且养鹦鹉鱼的数量不宜多,因为鹦鹉鱼比较活跃,爱玩耍;如80厘米的水族箱,养鹦鹉鱼20条左右。
2、喂养;其实鹦鹉鱼最重要的还是靠吃含有色素的饲料,喂养出来的。
喂食一些从市面上买回的鹦鹉鱼专用饲料,也可以适当的喂些虾,因虾的体内含有虾红素能保持鹦鹉鱼体的颜色鲜艳。
3、水温;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良好的水质,水温控制在28度最好。避免因为水温的剧变,而造成鱼体的颜色变淡或出现其他颜色的纹路、斑点。
控制好水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出现叶儿受菌类的感染与死亡。
4、光照;放置鱼缸的地方最好有阳光照射2~3小时,在没有阳光的照射地方可以用个15度含有紫外线的灯一天照几个小时。光照到一定的温度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保持鹦鹉鱼的色泽。
5、水质:必须保持在优良的状态,因此需要4天左右彻底的清理一次水族箱,避免水中的细菌过度滋生,而影响鹦鹉鱼的健康。还没到清洗水族箱的时间时,可以适当的换四份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