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海外市场发展阶段有哪些? 海外市场的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的进步经历了初始进步阶段、高速进步阶段、全球竞争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国际化经营的进步阶段 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进步和企业进步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1.历史进步的角度 从历史进步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经过。这一经过大致可疑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1)初始进步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投资开设了一家苯胺工厂;1866年,瑞典制造炸药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设了炸药厂;1867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缝纫机装配厂,从而拉开了跨国经营活动的帷幕。然而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民族和行业也特别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民族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进步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进步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民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民族和进步中民族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民族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化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载体。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2.企业进步的角度 从企业的进步来看,国际化经营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经过。乔纳森和威施米普尔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零星出口阶段,经常性出口阶段,国外销售阶段和直接投资阶段。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可以被区分为四个不同的进步阶段,即间接、被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