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BC心情学说?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的事件会让不同的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心情反应?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ABC心情学说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这个学说告诉我们,其实引发心情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简单来说,A是诱发事件,B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信念),C则是心情反应和行为结局。听起来很抽象?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来更好地领会这一学说。
ABC学说的具体案例
让我们来看看张三和李四的故事。想象一下,他们都参加了同一个公务员考试,结局两个人都没能通过。张三对此非常淡然,认为没关系,下次再来。而李四则非常懊恼,觉得自己的未来都被毁了。这个时候,你会问,这两个人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心情反应呢?答案就在于他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解释。张三的信念是“这只是一次尝试”,而李四认为“这是生死攸关的一战”。是否恍然大悟了呢?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
在心情学说中,我们的心情难题往往与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息息相关。这些信念有三个特征:完全化的要求、过分概括的评价、糟糕至极的结局。
开门见山说,什么是完全化的要求?这是一种将“希望”变为“必须”的思考方式。例如:“我必须成功!”这其实是对自己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接着,是过分概括的评价。这种思考将个别事件扩大为总体判断,比如“我一次考试失败,因此我一无是处。”最终是糟糕至极的结局,这是将不好的事务视为可怕的灾难,比如“我没考上大学,生活就完蛋了。”有没有发现,这种极端思考令人感到压迫?
怎样应对不合理信念?
面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心情的调整就成了我们每个人需要进修的一课。那么,我们该怎样应对呢?开门见山说,当感到心情低落时,试着停下来观察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又在对自己施加完全化的要求了呢?接下来要讲,尝试用更为合理和积极的信念替代这些消极想法。例如,如果你感到紧张,可以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重点拎出来说
ABC心情学说让我们觉悟到,心情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件的领会与评价,而非事件本身。通过调整信念,我们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心情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你准备好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了吗?让我们一起在心情的海洋中,学会驾驭自己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