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字开头的成语(从古至今,狗狗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大揭秘)

狗字开头的成语
宠爱约定
让更多宠物犬
在家庭中享受阳光、奔跑和尊重
在中国,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是最为典型的文化动物,但也是被黑的最惨的动物。

无论是以“狗”字开头的成语: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还是带有“狗”字的俗语:挂羊头卖狗肉、鸟不拉蛋狗不拉屎等,似乎无论“狗”字被放置在哪个位置都自带招黑,这类物种究竟得罪了什么天皇老子?

现在,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的流行语。单身的喜欢称自己为“单身狗”,搞IT的称自己是“IT狗”,此外,考研狗、新闻狗、文案狗……的自称泛滥于网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狗称人多有贬损谩骂之意。那为何在当代尤其是在网络上,人人以自称狗为时髦?

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些了,我们先从古代说起。

其实,“狗”的褒贬义并不是一直都是固定的。“狗”这个词汇在起源时本无褒贬,它之所以出现褒贬是因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不断发生改变。简单举例来说吧:
 
在夏商周时期,人们都认为狗是美好的事物,连《诗经》都有写过赞美狗的诗句。甚至在古代人非常看重的祭祀活动上,除了“狗”,其他的后来用于祭祀的牛、羊、猪根本都没机会上桌,可以看出人们对狗这一形象的认可(虽然是用于宰杀祭祖,在他们看来却死得其所)。
 

春秋战国时期,“狗”开始有贬义的意思了。初中学过《晏子使楚》的都知道,文中有一段写晏子出使楚国被要求钻狗洞的文字,这说明在那时“狗”就已经带有羞辱和蔑视的意思。
 
不过到到南北朝前期,都还有人专门做赋,夸赞狗的忠勇。但南北朝后期,含“狗”的成语典故开始多含贬义,唐宋元明清及之后就几乎都是贬义,现在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成了骂人的话。
 
为什么朝代变了,对狗的看法和态度就变了呢?有学者分析认为,因为早期人类靠渔猎为主,狗是重要伙伴和帮手,但进入农耕社会,狗的重要性降低,也渐渐不受待见了,反而是牛、羊、猪这些动物受到欢迎。
那现在,为什么网络上许多职业的人喜欢称自己为“XX狗”呢?狗的形象为何渐渐洗白?
 
第一,最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英语中有一句话:”Love me, love my dog.” 其字面意思是如果爱我,也要爱我的狗,就是爱屋及乌的意思。西方涉及狗的词汇多含褒义性。一门语言中的词汇构成多少可以反映出该民族对一些事物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判断。在西方人的生活中,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与狗相关的词和短语多显中性和褒义,人们甚至用狗的世界暗喻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对待狗的态度,就像对待朋友。
 
另外,我们看了西方拍摄的大量有关狗的电影和动画作品,其中绝大多数展示的均是狗的正面形象。例如《忠犬八公的故事》、《人狗奇缘》、《灵犬莱西》等等。这些作品因为趣味与温情而为我们所喜欢,也大大改善了狗在我们脑中的形象。
 

尤其是《忠犬八公》的广泛受欢迎,还有日本几只“网红狗”的流行,使得狗狗的忠诚文化和萌文化被更多的人所认同,狗的形象转变又再被添一把火。

在现代社会,狗的捕猎和看护功能已不重要,狗更多是作为一种宠物存在,主要靠颜值吃饭,并以调皮、忠心、可爱的形象和略显笨拙慵懒的姿态,成为萌文化的重要代言物种。
 
而大多数年轻人,或从事特定行业的人之所以愿意将自己成为“XX狗”,是因为面临各类压力的他们在狗身上看见了自己,也算是聊以慰藉的一种自嘲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处于初入社会的迷茫期,一切都在起步,但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总觉得自己很卑微和无能为力。这种现状与狗的地位具有一定相似性。年轻人乐意以狗自称,是因为每个人似乎都能从狗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除了地位相似,年轻人也感觉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狗相似。狗的生活艰辛、孤单,有时劳苦,有时怠惰,有时自娱自乐,这与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例如加班狗,透露出来的语义即为:早起晚睡,做不完的工作,没有娱乐活动,没有约会,满脑子都是工作的焦虑。在这样的语义环境下,再加上一个“狗”字作为后缀,加强语义,表示像狗一样地活着,将加班的辛酸和疲惫道尽。鸭梨山大,却无力改变,年轻人唯有以自嘲和自黑自解。

无论如何,人类应该感谢狗这种生物,毕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少有一种生物能像狗这样,对人类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解嘲也好,自黑也好,年轻人能借用这种方式扛鼎住人生的压力,苦中作乐有何不可?

联系宠约小编|拥有放心狗狗
宠爱约定
专注挑选只属于你的健康纯种犬
长按二维码关注[宠爱约定](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阅读原文进入[宠爱约定]官网
说不定看中一只属于你的狗子!!

狗字开头的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