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德寺(武汉古德寺,可能是你见过最不像寺院的寺院)

武汉古德寺

沿着江城汉口的江滩一路向北,穿过几条大道,拐进一条称作工农兵路的小径,不稍走上多少步,就到了古德寺。
这里是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之一,可相比归元禅寺与宝通寺的热闹,古德寺显然又清静了许多,而正是在这座清静幽僻的寺院里,却隐藏着一座全中国独一无二的佛教建筑。

古德寺所在的德寺路
古德寺由隆希法师于1877年创建,起初叫做古德茅蓬,仅有几间屋的规模,寺名则取得是“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
随着隆希法师的经营,四周前来参访的信众越来越多,古德茅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后来便改称为古德寺。

古德寺山门
1905年,一位名为昌宏的法师从归元禅寺来到古德寺学习,而就几年后,正是这位年轻有为的昌宏法师,又从隆希法师处接任了古德寺主持一职。
此后,他不断扩建和改建寺庙,逐渐将古德寺从一座小寺修建成了汉口的著名道场,原来的大雄宝殿,也被修葺一新,并改称为圆通宝殿。
可以说,今日古德寺的特别,都源于昌宏法师的这次改建;而其中最为瞩目的,则尽在这座圆通宝殿。

古德寺圆通宝殿
这座建于二十世纪初的建筑,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而是全部采用砖石混凝土砌成,上部建有九座佛塔,下部则是七层楼高的方形大殿,不仅构思巧妙,设计奇特,同时也极具美感,令人赞叹。

圆通宝殿正立面
除了整体造型的独特,大殿的细节也非常出彩,围绕顶部中心的佛塔,整个建筑的四周雕塑着各式各样的佛像、天王像和菩萨像,立面上下,还雕刻着各式的浮雕纹饰,从莲花、火焰,到大象、孔雀等,彼此层层相连,同时又错落有致。
屋顶的佛像与天王像
在大殿的四周,环绕着的是一圈希腊式石柱,石柱和主殿之间,则是供人行走的围廊。围廊的顶部开有玫瑰形的石窗,而正是这些位置分布恰到好处的石窗,使得阳光能够透过石墙打入佛殿,并聚焦在佛像的位置,在引入光线的同时,也从视觉上增强了佛殿的神圣感。

供人行走的回廊
从宏观的造型到微观的装饰,古德寺与其说像是佛教寺院,反而更像是一座西方教堂,以至但凡到过古德寺的人,总会忍不住问上一句:这里真的是寺院吗?

古德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的哥特建筑
的确,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古德寺的材料、结构以及建筑特征,相比传统的佛寺,都更接近西方的哥特建筑,但相比西方建筑,古德寺无疑又有着自身特色。
如其使用的贝叶形拱券,就是南传佛教的常见装饰,而建筑四周雕刻的龙、象、孔雀等符号,也大多有着佛教经典的文化背景。

佛教圣物“贝叶经”
古德寺“上塔下殿”的形制,在佛教中同样并非空穴来风,以古印度阿难陀寺为代表的南传佛教建筑,就常常采用这一建筑样式,在今天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也都保存有类似的古建筑遗存。

缅甸的阿难陀寺为11世纪时仿造古印度所建

清迈界遥寺同样有类似的上塔下殿形制
此外,古德寺的许多设计,都带有明确的宗教内涵。
如佛殿上部分成内外两层的九座佛塔,象征着就是五方佛与四大菩萨。而立在莲花石柱上的二十四尊神像,则代表的是二十四诸天。
尤其富有的趣味的,还有一个由金翅鸟、大象与狮子守护神图案,呼应的同样是佛典中关于守护神的记载。

二十四诸天

守护神图腾
无论是中国建筑、印缅建筑,还是希腊建筑、哥特建筑,我们很难把古德寺与单一的建筑风格相对应,实际上,古德寺的特别与宝贵之处,也恰恰就在于这一无法分类的困境。
这一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汇聚了迥异宗教符号与文化样式的建筑,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孤例,在世界建筑史上也颇为难得。

古德寺的近期建筑同样很有特色
行走在大殿外部的围廊中,举目四望,周围是各式各样的花草,而屋檐间的缝隙里,则时常可以看到停脚的鸽子,人们环绕着大殿一圈圈行走着,花鸟草木也环绕着大殿生长着。
生灵与神灵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交汇,在自然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构筑着一个独特的神圣空间。

停留在屋檐下的鸽子
将时光推回到一百年前,或许,营建古德寺的隆希法师与昌宏法师,所追求的或许也正是这种交融。
这座建造在长江边的寺院,似乎也带有着长江的开阔气质,以其自身的存在,显示着佛教的开放与包容。
民国时期的古德寺

武汉古德寺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