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啥风俗 夏至有啥风俗吃

导读:夏至是夏天的节气,一般出现在六月的下旬。虽然每年的具体日期有所变化,但夏至的风俗习性却历久弥新。如果你对夏至的传统风俗感兴趣,那么请跟随我一起了解。

夏至:传统风俗与讲究

夏至,这一个充满传统与文化的节气。那么,夏至有何风俗和讲究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

一、食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人夏至时节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性,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这一天,北京的面馆人气旺盛,各种面条都受到欢迎。

二、吃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性。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味着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

三、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

四、忌讳剃头理发

在清朝时期,有一项习俗禁忌是夏至日忌讳剃头理发。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需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五、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可以生风,粉脂可以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会拿出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开始,历朝沿用,成为制度。

六、其他风俗

除了上述风俗外,夏至还有称人、改善牛的伙食、吃补食等习俗。古时妇女还有互相赠送消夏之物的习俗。绍兴的龙舟竞渡也格外热闹。到了夏至的时候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还有吃粽子的习性等习俗仍被保留至今。根据记载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其中一个存在历史比较悠久因此每到这个时候都有很多习俗流传下来至今仍然被大众所传承和保留。无论是哪种风俗都是大众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夏至习俗的魅力与各地风情

在华夏大地的老北京地区,夏至这一天总显得尤为特别。老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但北京人却偏爱各种面条。打卤面、炸酱面、牛肉面、鸡蛋面等,每一种都别具风味。当面条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再拌上芝麻酱、花椒油等调料,那味道鲜美无比,还能带来一丝丝的凉意。

而在江南水乡,大众常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南方的面条种类繁多,如阳春面、干汤面等,每一款都有其特殊的风味。由于天气炎热,夏至时节的凉菜、生菜也格外受欢迎,生冷食物不仅开胃降火,还让人倍感舒适。

夏至这天,还有一种食物备受推崇——醣坨。它主要是用米磨粉后加入韭菜等佐料煮食而成,有些地方也叫做圆糊醮。民间有谚语:“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寓意着丰收和祈福。

无锡的大众则有自己的特殊习俗。夏至这一天,他们会早晨吃麦粥,中午则吃馄饨。这种混沌和合的饮食文化寓意着四季安康、人团圆。在吃了馄饨之后,还有为孩子量体重的习俗,希望孩子们身体健壮,体重增加。

广东地区夏至吃狗肉颇为盛行。当地人认为夏至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广东有句俗话:“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味着在这天吃狗肉的人,身体能抵抗寒冷与疾病。

而在某些地区,夏至日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家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着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同时也有吃腌腊肉的习俗,说是吃了可以预防疰夏。

除了这些饮食习俗,夏至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和讲究。如祭神祀祖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认为这样牛会更有力气干活;还有妇女互赠消夏物品的习俗,如扇子和脂粉囊等。

在美食方面,除了面条,还有各种夏至特色食品。比如热面,有人喜欢在夏天吃热面来出汗驱邪;还有夏至羹,是用糯米粉和鼠曲草做成汤丸;还有生菜和凉面等生冷食物来降火开胃;以及馄饨和夏至蛋等食品都是夏天的美味佳肴。

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夏至的一些忌讳。例如在这天最好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多劳累等。这些习俗和传统虽然带有些许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大众对于美妙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江苏无锡,夏至这一天的早餐重头戏就是麦粥。麦粥不仅口感清香宜人,更兼具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享用。在炎炎夏日,大众常常食欲不振,而麦粥正是缓解这一症状的良方,同时还可帮助祛湿利尿,是夏至时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而在一些地方,夏至食狗肉的习性也流传至今。据史记记载,“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思是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时食用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夏至吃狗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某些地区,在夏至这一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去娘家吃饭,而娘家则会准备苋菜和葫芦。这是由于据说吃了苋菜可以防痧,吃了葫芦则能增强体力。

在浙江绍兴等地,有一种叫做圆糊醮的食物,夏至时吃圆糊醮是当地的传统。以前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放在水田流水处祭祀,祈求丰收。这种传统习俗至今仍然被保留下来。

夏至这一天还有一些讲究和忌讳。是忌讳剃头理发。《清嘉录》记载,夏至日剃头会影响人的财运。江苏、浙江等地的大众相信,夏至日坐门槛会患疰夏,因此最好坐在阴凉的地方。对于农民来说,夏至日的天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农谚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他们最害怕夏至日有雷雨天气,由于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收成有很大影响。在古时候,大众很忌讳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夏至这一天的食俗和忌讳,都是大众在长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体现了对天然规律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