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松林

故乡的丘陵岗覆盖着成片的松树林,随着山势的起伏忽高忽低,远观像墨绿色的云朵在山岗上浮动;近听松涛阵阵,如轻雷,如流水,如琴音,如鸟鸣。绿云翠雾环绕的农舍和田畈,风景四时更迭,融入一幅幅天然的乡村水墨画。松树是故乡最普遍的树种,主要为本地松和后来引进的国外松,本地松多为马尾松,红褐色的树皮,斜伸的枝条,如伞的树冠,在故乡种植多久,无从考证。据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是童山脱岭,或许先人们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从遥远的异乡带回松树种子;或许某一天从飞鸟的嘴里衔落一粒松子。于是不毛之地便长出了可爱的松树苗。小树苗栉风沐雨,渐渐长成一棵挺拔的松树,给古老的村庄带来一抹绿色的生机。多少年后,松树的家族不断壮大,形成了一片松林。打我记事时起,故乡人称松树为“枞树”,把松针叫作“枞毛”,松树林叫作“枞树窠”,如同叫惯了树的小名,顺溜又亲切。当金色的阳光洒遍山岗,林子愈发清新而明媚,充满了梦幻般的诱惑,仿佛置身森林王国:松鼠拖着长尾巴在枝头欢快跳跃;灰山雀忽上忽下喳喳闹腾;打狗鸟忽飞忽落唧唧叫唤;野兔子冷不丁从草窠里蹿出来;还有那草地上羞红了脸的山果,擎着一把把小伞的蘑菇群,有时还会惊喜地发现一窝野鸡蛋……当暮色笼罩松岗,松林变得神秘而阴森,松影幢幢,松风凄凄,飞鸟息声,加上山林鬼怪走兽的传说,往往令夜行者望林却步。初夏是漫山松花盛开的季节,松花是松树萌生的圆柱状花骨朵儿,由绿转黄,绽放后的黄色花粉随风飘落。“轻如松花落衣巾,浓似锦苔含碧滋”,想必李白曾经打松下过时沾了一身松花。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注:松花,别名松黄,润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松花酒我没有喝过,止血的功效倒见证了。秋冬是松果成熟的季节。“打菠篓子啰——”小伙伴们背着柴筐,呼喊着奔上山去。菠篓子学名“松塔”,是松果鳞片干燥后自然张开,状如宝塔而故名,是冬天取暖生炉子的最佳用材。如今,我于案几放几颗硕大的松塔,特意从故乡的山上拾回的,张开鳞片如塔,也有的似盛开的莲花。莲和塔颇有几分禅意,心境陡明,故乡仿佛立于案头,想起同乡女诗人冰凌的诗——“松塔如此美妙!每一物都是非凡的。”我就读过的小学掩映在松林里,每天我和伙伴们像燕子似的穿林而过,放学后常在松岗上放牛,在林间嬉戏,或捡茅草菇或掏鸟窝儿。在父母眼里,我们是群放养的崽。大人们干罢田里的活,又忙山上旱地,累了坐在树荫下小憩。阳光从松枝间筛下来,温软如玉。四周静悄悄的,耳畔唯有鸟雀欢唱,松涛和鸣。时间慢得近乎停滞,好像连劳累一起被风刮丢了。上世纪70年代初,故乡的松林遭受了松毛虫的严重侵害,成片的松树濒临枯死。由于缺少治虫农药,生产队发动社员拿钳子袋子上山捉毛虫,捉回的毛虫倒进废弃的土窖里。毛乎乎的团成一堆,蠢蠢欲动,看的人头皮发紧,浑身起鸡皮疙瘩,见到松树都心惊肉跳。经过一番辛苦灭虫,松林被救活了,“森林王国”恢复了绿色生机,回到儿时童话般的梦里。每年秋天,生产队为方便社员砍茅草,松岗被临时划分到户。那时候山头十分贫瘠,碗口粗的松树不多,茅草也不丰茂。为了多打柴火,砍光的山头得用筢子扒一遍又一遍,松树也摇了又摇,尽可能多落些松毛。当然,松树归集体所有,私人不许乱伐,但砍些枝桠彼此心照不宣。在贫困的岁月,柴米油盐尤显珍贵,柴火更是重中之重。故乡的山林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为温饱线上挣扎的乡亲解决了部分生活问题。砍完一茬茅草,松树的枯枝败叶也被拾掇完,林间变得疏朗开阔起来,可为难了野兔野鸡们,它们只好东躲西藏,跟猎户打游击。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刮来,穿林而过,掀起阵阵松涛,发出长长的啸声。母亲总是一遍一遍地叮嘱:落枞毛啦,扒几箩枞毛!打几箩菠篓子!包产到户后,山头跟田地一样分到各户,山上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松树也随之改姓。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大力推广国外松的种植,村民们纷纷在各自的荒山挖坑栽树。国外松原产于美国,具有生长快、成材早、干形直、抗性强等优点。果不其然,几年后,国外松幼苗适应了本土,很快长高增粗,树干笔挺,直上云霄,苍郁成林,极大地满足了农家所需。松树不惧严寒、刚劲端正的品质被历代文人讴歌,陶铸先生曾礼赞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奉献的精神。诚然,松树的用途极广,不仅绿化荒山,还可以当柴火,可以做盖房和打家具用材,又因含有丰富的松脂,能提炼松香、松节油等工业原料。松脂是松树生命的“血液”,其特有的气味在空气中隐隐浮动,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割松脂时在树干上剥开一截树皮,挂上塑料袋,浓浓的脂液便顺着刀口滴落到袋里,松树在流血,那是为人类无偿地献血!当我再次走进故乡的松林,林中松树茂密,茅草丛生,一棵棵本地松托起一个个褐色的小松塔,晃动着一束束苍翠的松针,如同摆拂的马尾巴。它们无论寒来暑往,依然坚守在山岗上,有的超过了六十年树龄,树身斑驳,仿佛故乡沧桑的老人,佝偻着腰身朝我频频点头,似乎在问:当年钻树林的伢回来啦?再看我亲手栽种的国外松,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如今它们都蹿到三四丈高,笔直而粗壮,像一个个刚劲挺拔的故乡后生,继承先辈们松树的风格,此刻正向我行注目礼呢……随着厨房灶具的革新换代,山上的茅草早已无人砍伐,树林也得到保护,愈发茂盛。近些年,周边村庄的山头相继转包给园林公司营造经济林,故乡的松林却存留至今。在游子的眼里,松林如同故乡肌肤的胎记,是梦中绿色的乡愁。? 精华推荐 ?
走田冲
鞋和脚的往事
儿时囧事二题
皂角树下的年会
守望春天的菩提树
昔日桐城乡村婚俗拾趣
悠悠红井情
村庄K歌记
村 魂
闲话养鸡
枫树上的“叫哥鸟”
黎鸡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