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孙塬中学教书的老师们(之一)

一九八四年秋,一群宝鉴山下的小学毕业生,意外被安排到一沟之隔的孙中上学,从而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蓦然回首,离开孙中已三十多年了,年近半生的自己常常会回忆起那时候的校园生活,尤其是那些可敬可亲的老师们,他们扎根基层教育,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用爱心与汗水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年龄大的老师已故去,大部分老师已退休,正赋闲在家,年轻的老师即将退休,谨以此文向曾经的中学老师致敬!共同回忆我们在一起的中学时光。
当年乡政府位于如今的镇政府,全乡有四所中学,分别是孙塬中学、惠塬中学、五台中学、孝义中学,全乡中学生至少也有一千多名。
八十年代的孙塬村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村民在李孟斌的带领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兴办水泥厂,村上各项事业发展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创造了许多全省农村第一。村上重视教育那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毫无疑问,我们是幸运的,去孙原上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学校全称是“孙塬乡孙塬八年制中学”,校址就在现在的孙原小学位置。
小学念了五年 ,我的功课都不错,每学期都能领到三好学生的奖状。到孙塬村成了六年级,我被分配到六年级(二班),我们的班主任是岳春艳老师,她当年也许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青春的脸上仍洋漾着书卷气,剪发头,脾气好,对学生们有耐心,也有激情。记得学校举办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她正年轻上进。记得让我和李胜儒表演相声,我当然心里没底,有点怯场。是岳老师为我们鼓气壮胆,节目的台词在一本杂志上,我们课余时间就开始背诵,并不断与同学磨合表演,只到登台表演成功,这些表演才能也是老师鼓励的结果,为以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后来,离开孙中后,很少联系,只从媒体上得知,她是铜川市道德模范,学生们亲切的唤她叫“胖妈妈”,在关庄中学任教,可以理解,她是一位有爱心,有耐心的老师,大爱无疆,更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家庭与学生。想想她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奉献了至少三十六年之长,让人钦佩不已,感动万分。
在孙中念书一学期,我便转学至五台中学,当年叫六甲班,班主任是张义锋,听说是孝西人,个子高大,人也帅气。但那时候五台中学学风不好,每天早读时间,同学们总是谈论昨晚上的电视剧情节,要不就是唱《霍元甲》、《上海滩》主题曲之类,反正感觉乱哄哄的,没有静下心用功学习的样子。通常放学后三五成群在坡头村场里点着麦秸堆,烤馍取暖,要不就去水泥厂小街看热闹,当然,我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期末的时候,我盘算自己要重返孙原中学,果断要离开这个地方。
我考虑如果长此以往,我将会同我的父辈一样去回家修地球,去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我更不愿意看到…
再去孙中的时候,老师同学们一切都很熟悉,只是要静下心用功学习功课,依旧是翻沟背馍的生活,但自己明白,一切只为了今后有一个好的前程,吃些生活的苦没有什么。当年七年级有三个班,我们的班主任是同村的雷俊文,他给我们教几何与代数,好像刚从惠塬中学调过来。记得他上课讲的几乎和书本上毫无二致,也对我照顾有加,印象中好象收拾过我一顿,记不清什么原因。1988年夏天,我们一家人正在等待中考成绩,是雷老师给我捎的好消息,他从教育局回家要经过我们家门口,感谢默默关心与支持我的老师!
七年级的功课,我唯一引以为豪的是当过英语课代表。当年英语课学的不错,英语老师是孟春会,她个子不高,和蔼可亲,嫁到了党家河,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她也许是民办教师,住在校园西边一排砖窑里,砖窑比地面低矮不足两米的样子,教师清一色宿办一体化,宿办砖窑、厦房面积都小,五平方米左右,一炕,一桌,一凳,一火炉。现在回想起来条件真可谓简陋呀!有些女教师放学后还要在火炉上做饭,炒菜烧稀饭溜馍,冬日里好说,夏天的房子热是必须的,不像现在,还有电磁炉之类的,现在猛然回想起来让人感动!她们大多离家远,顾不上照管父母与孩子,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一周最多回一次家,心中只为了教育,只为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们,只为了心中钟情的教育事业。
民办教师在那些年代,好多也忍受不了那样的清贫与艰苦,跳槽、辞职不干的很多,但他们却坚持了下来,坚持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他们用自己的赤诚与大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