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一个人,奋斗了大半辈子,最怕的不是赚钱太少,而是怕突然有一天,收到父母离开的消息,最怕的是自己赚了很多的钱,却再也没有孝顺父母的机会。
在学校的时候,读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这只是一句诗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长大了,再读这句诗,忽然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诗中人”。
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变成了漂泊的人,远离了故土,告别了父母,一个人远走他乡。为了事业,从一座城市辗转到另一座城市,不知道哪里才是扎根的沃土。
事实上,不管你走多远,只要父母还留守在老家,你就还有牵挂的地方,也会感受到了父母的牵挂。思念家乡,似乎成了一种习惯。虽然身在异乡,但可以通过朋友圈,知道家乡发生的变化,可以知道亲戚朋友们的动态。
父母常常打电话,告诉你关于七大婶八大姨的事情,还会告诉你,家里一切都好,小鸡长大了,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山里的野果也熟透了。
02
父母只是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你的思绪带回老家。
三年前,家乡的老房子,总是漏雨。
母亲常常在电话里说:“这老房子,怎么住人啊?每年都要到屋顶去捡漏,好麻烦。”
老屋是用青瓦盖的,到了冬天,经历一次次霜雪的摧残,瓦片就变得很脆了,有些瓦片就开裂了。到了春天,雨水一来,屋顶的水,就“滴滴答答”漏下来。
后来,老屋的屋顶改成了塑钢瓦,漏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估计三五年是不会漏雨了。
母亲说:“家里的母鸡,天天下蛋,都吃不完了,你下次回家,多带些到城里去。”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家里的那群母鸡,每天“咯咯咯”地叫着,一会儿到草丛里吃虫子,一会儿飞到了围墙上,一会儿又钻进了树林里。小时候,我常常去树林里赶鸡,到池塘里赶鸭子,看到鸡鸭下蛋了,我特别开心,因为蛋可以卖钱,钱可以用来交学费。
母亲常常告诉我:“今年的青菜好多;门口的溪流涨水了;小桥也变成了可以过车的大桥了;门口的围墙边,开了很多月季花……”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老家的风景,似乎,老家的变化,时刻牵动着我的心。
03
父母在老家的节日,是最热闹的节日。
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回到老家的?多半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吧。过年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不管走多远,坐多久的车,都要回老家去,和父母团聚。
如果你的老家在农村,过节的时候,也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如果你的老家在城镇,过节的时候,依旧很热闹。不管怎样,回到了老家过节,这个节日就是热闹的,就是最开心的。
过节之前,父母知道儿女要回来,早早就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都是老家的特产。我的老家,有糍粑、腊肉、红薯片、糯米糕、红枣糕等。为了准备过节,父母要忙碌一个月,甚至更久。
一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好好聊天,活得很踏实。有人说:“在老家睡觉,抬头就看见了月亮,梦里都可以闻到甜甜的空气,真好。”夏天的时候,可以听到虫鸣,荷塘里的蛙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冬天的时候,很安静,没有任何声音,惊扰你的梦乡。
回到了老家,疲惫的心情,似乎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就像一个孩子,和母亲分别了很久,再一次回到母亲的怀抱。
可是,父母总有一天,会变老,再也不会在村口等你了,也不会送你出远门了。你也听不到父母的唠叨,看不到老屋里冒出炊烟的样子,听不到家里有鸡鸭的乱叫声。
04
父母不在的老家,真的不想回去了。
前几天,写了一篇“父母不在的故乡,是回不去的故乡”,很多读者在文末留言。
有人说:“父母不在的故乡,睹物思人,令人难受。”
有人说:“老家的房子也塌了,回去都没有容身的地方了,还回去干嘛?”
有人说:“父母都和我一样,成为了到处漂泊的人,老家成为了记忆,却再也不能回去了。”
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老家了,你还会回去吗?如果父母辞世了,你只能清明节的时候,去上坟,去和父母隔空对话。如果你的父母,也进城定居了,你也许极少回老家了,也许在亲戚家办喜酒的时候,你才会去做客,顺便看看家乡的山水。
老屋变得荒凉了,门口的野草比人还高了;菜土也荒芜了,变成了杂草丛生的地方,或者你家的菜土,变成了别人的菜土,早已改变了模样;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者只有一些老人在留守,很孤独。
最伤心的是,看到了老家的风景,看到了老屋里的旧物,让自己回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心中涌动着一阵酸楚。“物是人非”的感觉,成为了很痛苦的记忆。
回到老家,村里的老人把你当成客人,孩子们却不认识你。你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太多的共同语言。儿时的玩伴,多半没有在家乡,都去异乡谋生了,你的心情,变得很失落,再也找不到当初的生活了。
每一次回到老家,都会勾起无限的回忆,也会有五味成杂的难过,这样的老家,和自己越来越远了。
有朋友说:“老家的房子没有了,父母也不在了,还回去干嘛?”
当初,我是强烈反对朋友的想法,可是现在,我却觉得朋友的话,很有道理。
回到父母不在的老家,你只是一个客人,满眼都是酸楚的泪……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