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诲疾忌医”出自哪个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
原文节选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còu)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成现在白话文的意思是: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这个故事后来总结提炼成四字成语“讳疾忌医”。
关于扁鹊治病的成语?
读了扁鹊治病的故事,想到的成语是: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
基本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关于扁鹊的成语
1、妙手回春: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听说太子猝死,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赢得妙手回春的称号。
2、起死回生:战国时,有一次扁鹊来到虢国行医,扁鹊用针灸的方法使太子回过气来,扁鹊说:“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3、触手生春:扁鹊一出手就使将死之人活过来,形容扁鹊医术高超。
4、悬壶济世:扁鹊经常挂着药葫芦救人治病,由此得名。
5、讳疾忌医:扁鹊多次为蔡桓侯看病却不被理睬,后来日益严重,由此得名。
桓公扁鹊打一成语
谜底是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自: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反义词:闻过则喜、从谏如流、激浊扬清。
例句:患着浮肿,却讳疾忌医,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扁鹊见秦桓公中扁鹊应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 扁鹊见秦桓公中扁鹊应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 医者仁心凡是品迹紶管咳攮纠归穴害膜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扁鹊见蔡桓公》所体现的道理用什么成语来表达
- 恭敬谦逊,违疾忌医,防微杜渐。讲明了:1.做人要恭敬谦逊。尝发佰菏脂孤拌酞饱喀2.做事要防微杜渐。3.对待自己的问题要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中这个故事最后演变成什么成语
- 病入膏肓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中这个故事最后演变成什么成语
- 病入膏肓
扁鹊治病成语接龙
- 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