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名单 历史名人历史名人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名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名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真的有“黄帝”这个人吗

应该是有的,黄帝是轩辕氏这个父系家族中姬姓这个分支家庭的后代,长大后做了家族首领还成了各氏族部落组建的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各家都有在传所以在没文字的时候依然能传下来。

历史上确有黄帝这个人,虽然对他的传说有故事渲染和夸张,但在河南省灵宝县阳平镇境内的黄帝铸鼎原一带就有很多历史遗迹,足以证明黄帝的确存在,而且在这一带有过长时间的活动。

从古籍记载上来说,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常采寿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李白也有这样的诗句: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铸鼎原现存一块专门记载黄帝铸鼎的唐碑。

除古籍文字记载外,这里有轩辕点将台,有荆山,有黄帝铸鼎炼铜的炉底(娄底村) ,有蚩尤山,还有嫘祖缫丝养蚕的桑园村,铸鼎原上黄帝的衣冠冢。

再看科学挖拙的真实情况,距铸鼎原东南五公里的地方有中国仰韶文化西坡遗址,这里挖拙出了中国最早最大宫殿遗迹,再从铸鼎原往西南四公里的地方被定为仰韶文化“北阳平遗址群”,这一范围很大。根据许多专家论断 ,铸鼎原是黄帝的,也是中国最早的京城。

国务院认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许多考古专家也都撰文证实黄帝着实在这里有过大量活动。

从以上大量史料证实,黄帝确有其人,而且就是我们的人文始祖。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群聊。

有人说帝俊和黄帝是同一个人,这个说法其实是没有证据的,晋代至以后的神话体系中,才有黄帝与帝俊合并。

当时两晋时代有大量少数民族加入,他们追认黄帝为先祖父,因为当时汉人大量也是记忆追溯黄帝为高祖,鲜卑人就也追溯黄帝为高祖来证明自己的华夏正统身份。

他们一些人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大儿子的小儿子的后代,或者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孙子“始均”的后代。

证据如下:

托跋氏~托跋氏亦东胡之后,别部鲜卑(《后魏史》云:“出自黄帝子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土,亦国鲜卑山以为号。”宋、齐二《史》又云:“汉降将李陵之後。”)。鲜卑人把黄帝的世系始均与帝俊的世系叔均合并了,

看如下两版本的对比:

1:《山海经》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天女曰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

2:《魏书》或云黄帝之苗允,以黄帝土德,谓土为托,后为拔,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尧仕时,逐女魃於弱水北,人赖其勋,命为田祖。

如上的《山海经》叔均在《魏书》中同一个故事中却写为始均。

贾逵认为黄帝与自己的缙云之官生下欢头,并把黄帝与帝鸿氏合并,而且山海经里“帝俊”为帝鸿之父,按排世系时不够严谨,或许本身就是完全不按山海经基础来,《路史》罗列帝俊苗裔清单,《路史·国名记》中提到的帝鸿苗裔“白民”,罗泌又把黄帝与帝鸿分开,认为帝休是帝鸿,姓厘名休,帝鸿继承黄帝,为黄帝之子,这里已经将黄帝与帝俊合并,说下帝俊为黄帝字。《路史》.黄帝次妃方累氏长子,休之系。 帝休厘姓,继黄帝以治,是为帝鸿氏,生子二人曰白民曰嘻嘻。

“黄帝‘当然只是故事里的人,在真实历史中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真正我们认为”黄帝“这个身份的人,他可能根本就不叫皇帝,有可能是黑帝、白帝、蓝帝,更可能是土根、傻强、狗娃。既然如此,那不是矛盾么?为什么说只是故事里的人,又说有呢?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黄帝肯定是假的,因为根据我们的历史记载黄帝生活于公元前2717年到公元前2599,足足活了118岁,还刷领大军打赢了蚩尤,统一了中原,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概念就跟韩国人说他们的始祖檀君活了2500年是一个意思。再看看我们所见的黄帝形象,很厉害哦,在公元前2500就有这么好的衣服。所以说相信有“黄帝”,还不如说盘古开天辟地来的更现实。

毕竟我们的文字记载最早也只到商朝而已,连夏朝都只字未有。如果现在硬要睁眼说瞎话历史上有“黄帝”,我知道这么说很多人会开心,觉得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真伟大,黄帝真伟大。但是对不起,我不能为了讨好某些人就违背良知。或许我们的考古有一天能够把中国最早的历史证明到夏代,但绝对不可能推倒到五帝时代。

那问题又来了,即使历史上没有“黄帝”,中华民族又从哪里来的呢?实际上这就是我说的有这个人,我们的历史上肯定有这么一个人,他带领族人最早在中原一代繁衍生息,他甚至通过战争统一了中国各个部落,一同抵御猛兽,一起同自然灾害抗争。只是很抱歉的是,我们无法知道这个人真实的名字,不知道他所生存的年代,甚至连他到底做了哪些事都不知道,但绝对不是我们认知里的“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明确记载了黄帝、帝喾、颛顼、尧和舜,五位中华人文始祖的传承关系,从而确立了中华文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形态。

不过,司马迁也承认,远古历史缺少文字记载,口口相传,谁也搞不清存在多少谬误。以黄帝为例,其氏号、出生地都存在多种说法。

自由学者王东岳质疑说,“轩辕”这个名称就是外来语,因为中原文明就不会造车,车是外来文明。所以,轩辕氏很可能不是中原人。

可是,除了《史记》,中国还有很多典籍,都记载有三皇五帝,甚至伏羲女娲时期的上古传闻,难道这些都是神话传说?

自汉代,乃至更早前,人们就不断试图寻找失去的上古年表,追索中华文明的起源。笔者手上有一份“三皇五帝年表”,据说是根据历代史料整理出来的,并且增加了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

这份年表把中华文明分为:燧人氏时期(公元前1.5万年——前7724年)、伏羲氏时期(前7724——5008年)、黄帝时代(前5090——前4053年,与炎帝、神农、蚩尤同时期)、少昊时代(前4053年——前3770年)、颛顼时代(前3903年——3348年)、帝喾时代(前3431——前2799年)、帝挚时代(前2799——前2357年)、尧帝时代(前2357年——前2128年)、舜帝时代(前2128年——前2085年)、大禹及夏时代(前2103年——前1608年)。

按照这个说法,黄帝并非只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所有部落联盟长的合称。年表说,黄帝时代的1037年,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天鼋少典氏黄姬氏、黄夷氏、黄帝氏族,合计29帝。

年表说,我们通常所指的“黄帝”,是指第三阶段的第一位帝姬芒。姬芒于公元前4513年称帝,帝号黄帝,袭天鼋氏国号,名轩辕国,帝都涿鹿,名轩辕台。

整个黄帝氏族又分为四个时期: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杰出历史名人

1.蜀汉丞相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修理内政,外联东吴,南平蛮夷,六出祁山,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最终星落秋风五丈原,病逝时不满54岁,最终没能完成北伐大业,也没能实现自己功成身退的理想。

2.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隐忍多年一击必杀权臣宇文护,灭佛兴国,推进民族融合,重用汉族士大夫,国家由弱变强,通过两次讨伐北齐,于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正当他要征讨北方大患突厥时病倒,不久病逝,年仅38岁,倘若假以时日,统一全国的肯定是他而不是杨坚。

3.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号称五代十国第一帝,文治武功可圈可点,北周已经基本具备了统一的准备,可惜39岁英年早逝,第二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完成了他未竟的事业。

4.南宋名将岳飞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岳武穆忠君爱国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他被冤狱陷害而死,年仅39岁,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南宋必不至于苟且偷安。

5.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宝岛,于次年就病逝了,也是年仅39岁,如果不是这样早逝,会有什么更大的作为?

6.党的创始人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当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才有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他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他推进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领导党北方区的建设成绩卓著。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拘捕杀害,年仅38岁!

杰出的历史名人之所以会广为人知,或因他们在某个领域有卓越的贡献,或因他们为国为民奉献牺牲,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也值得今人永远铭记在心!

民国近代:

宋教仁: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改组国名党,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被枪杀,享年31岁。

朱生豪:翻译巨匠,一生只做一件事,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1944年12月26日病魔缠身含恨离世,留下了31部半的莎译作品,享年32岁。

明清时期:

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代词人纳兰容若: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然而慧极必伤,情深不寿,30岁溘然而逝,纳兰《饮水词》感动今人无数。

明末抗清义士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1647年农历九月,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死前怒斥了明朝叛国将领洪承畴,称名于世。

唐宋时期:

后周世宗柴荣:三征南唐,北伐辽国,史家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享年39岁。特别提一下起在位六年间烧制的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举世罕见,心向往之。

“诗鬼”李贺:皇室宗亲之后,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耳闻能详的有“雄鸡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27岁遗憾早逝。

1,霍去病,山西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也是卫青的外甥,民族英雄。17岁的时候初次率领军队出战就能灵活用兵,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获得漠北大捷,可惜23岁因病去世,追为景桓侯。

2,王勃,唐代文学家,也是初唐四杰。出自儒学世家,有神童之称,6岁就能写文章,9岁就能出书,16岁科试及第后入朝为官。可能因为太过年轻,官途并不顺利,先后二次被贬。26岁的时候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就是其所著。

3,孙策,孙权之兄,汉末群雄之一,继承父亲之志统一江东,为后来三国期间的吴国打下基础,是《三国演义》中的小霸王,26岁外出狩猎之时被刺客所刺身亡。

4,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名族英雄,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自20岁起四次从军,先后参加,指挥大大小小的战斗有数百次。岳飞力主抗金,收复建康、襄阳六郡后率领军队北伐,顺利攻取商州等地,大败金军。因朝廷要议和,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搬师回朝后受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年仅39岁。后人将其葬在西湖边,并在墓前修建了岳王庙供人瞻仰。宋孝宗接位后为其平反,宋宁宗追为鄂王。岳飞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其所著的《满江红》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怀激荡,其精忠报国的精神被后人赞扬并继承。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人[1],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外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我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王尽美是我党早期贡献卓越、威望极高的著名领导人,是一名风华正茂、经验丰富的革命家,但可惜壮志未酬,英年早逝,遗憾的告别了未竟之业!

王尽美是山东诸城人,原名王瑞俊。这个佃农家的儿子,在20岁时考入了不收学费还免费供应食宿的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五四运动’风暴中,他成为学生领袖,并开始接触进步思想,23岁时在山东组建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王尽美出席我党的‘一大’,成为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这时将原名王瑞俊改为王尽美。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改名之意:‘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为解放’。

毛主席曾这样介绍王尽美: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条,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儿都亲热地叫他‘王大耳’……。’

‘一大’之后,王尽美出任我党山东区的负责人。1922年,王尽美作为我党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遵照组织指示,王尽美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孙中山组织,并于一个月后被选为孙中山组织的‘一大’山东代表,这样王尽美即参加过我党的‘一大’,又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一大’,这时他只不过才25岁。

1924年,孙中山北上到达天津,已患有肺病的王尽美闻讯后,前去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委托王尽美作为他的特派员,在山东开展工作。

王尽美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他曾领导组织过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罢工、秦皇岛码头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年纪轻轻的他在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1923年时,他在山海关被捕,工人们闻讯后,重重包围了县衙门,最后官府无奈,只得放了王尽美。

王尽美多才多艺,他擅长书法、绘画,还会演戏,并能演奏好多种乐器,他的诗写的也不错。最厉害的是他的口才,在组织罢工的时候,他拿条板凳一站,即兴发表演说,把革命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工人们心中顿时明明白白,他是一位富有鼓动力的宣传家。

1925年,王尽美去上海出席了我党‘四大’,此时他已病重,回来在青岛坚持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回到家乡养病,但病情日渐恶化,王尽美知道来日不多,便又回到青岛找到我党青岛市负责人口授遗嘱,交代了未竟之业。

在青岛医院里,王尽美不时口吐鲜血,他已无力握笔,只能用微弱的声音口授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交代完之后,他在遗嘱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近代史上山东籍名将都有谁,谁能排第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素有虎将之乡的美称。

早在北洋军阀时期,山东就出现了许多名将,第一位,吴佩孚。

第二位,孙传芳

第三位,张宗昌

第四位,卢永祥

第五位,靳云鹏

他们在军阀混战中,曾经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局势,而且他们都以好勇斗狠出名。

但是他们都拒绝做汉奸,是非常有骨气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籍出现了许多名将,他们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

第一位,张自忠

第二位,王耀武

第三位,赵登禹

绝笔历史,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

山东,自古便出武人,更是有齐鲁大地美誉,虽然小编不是山东人,但也曾环游过山东全境。而在近代史上,山东倒是出过不少将领,但是只说名将的话,我认为首当其冲的第一人便是吴子玉,也就是吴佩孚。或许在现在人看来,吴佩孚是军阀,是坏人,但其实真正的吴佩孚绝非一介武夫。

其文武双全,有着国士之范,除此之外,他更是铁骨铮铮,在兵败下野之后,不住租界,不接受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以死抗争,虽不能算是完人,但其风骨,值得后人膜拜。除吴子玉之外,山东在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还有四位将领,而且全是黄埔出身,这便是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以及王耀武,他们合称三李一王。

其中李延年、李仙洲在抗战胜利后官至绥靖公署主任,也算是一方大员,而李玉堂更不用说,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配合大名鼎鼎的薛岳三战日寇于长沙,威名远扬。而和三李对应的,还有一王,这一王可是厉害,更是有三李不及一王之称谓,这一王便是王耀武。

提起王耀武,我想大家应该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张灵甫以及整编七十四师,其实张灵甫是王耀武手下出来的虎将,而整七十四师的前身七十四军更是王耀武一手打造出来的军队。王耀武最高光的时刻,就是抗战时期,他从淞沪一路打到江西,又从江西打到湘西,无论是万家岭大捷,还是雪峰山会战,王耀武教科书式的指挥,和日军在正面战场形成了激烈的碰撞,堪称正儿八经的抗战名将。

在抗战胜利后,他以四十岁的身份,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还兼任中央委员,蒋对其的宠爱和信任,不言而喻。当然,不光是齐鲁大地多才俊,我中华民族屹立世界而不倒,最大的原因,就是涌现出了无数能人异士,因此对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英雄来说,他们都是值得我辈学习的楷模!

喜欢点个关注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名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真的有“黄帝”这个人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